当下保本比保188金宝博官方网站- 188金宝博APP- 在线娱乐值更重要

2025-09-17

  188金宝博,金宝博,188金宝博体育,188金宝博官方网站,188金宝博app下载,金宝博体育,金宝博网站,金宝博链接,188金宝博网址,188金宝博黑款,金宝博入口,金宝博登录,体育投注,足球投注

当下保本比保188金宝博官方网站- 188金宝博APP- 188金宝博在线娱乐值更重要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高息股的春天》,里面核心观点是随着中国经济从机会频出的高增长阶段过渡到机会稀少的低增长阶段,社会的投资理念将从追求资产的快速增值向追求资产的稳健保值转变:保值比增值更重要。如今,这种降低收益预期、偏好稳健收益、追求资产保值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今天中国财富管理体系的种种表现,让这种追求稳健收益的观念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脱离了实质,只在乎形式,似乎只要追求的只是几个点的超额收益的金融产品,那就应该是稳健的,不管这些金融产品底层的资产是否真的稳健。

  客观地讲,由于过去三年里追求稳健收益的资金大幅增长,金融系统里但凡有可观的稳健收益的资产价格都到了高位,与此同时,这些资产能提供的稳健的收益率也大幅下降了,包括债券、优质的高息股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今的金融系统已经提供不了充足的可以实现社会大众预期的几个点的稳健超额收益的底层资产。几年前,在全社会都在追过高回报的资产增值的金融产品时,有领导提醒过,“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后来市场证明这一警示是非常正确的,而如今的金融环境里,这句线%的数字,恐怕又应该大幅下调了:可能超过3%的收益就要打问号了。

  但社会大众的投资理念可能又慢了一拍,认为只要追求的是10%以内的收益,或者5%以内的超额收益的金融产品,就应该是稳健的。这种追求稳健收益的理财需求太旺盛了,而现在极少有底层资产真的满足这样的“稳健收益”,所以金融机构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把一些本身无法提供长期稳健收益的底层资产通过金融产品包装成稳健收益或者类似固定收益的样子提供给投资人,去迎合投资人“稳健收益”的需求,这种现象在量化基金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里都在发生:把一时的资本利得包装成长期可持续的稳健收益。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量化基金产品,把充斥着大量垃圾股票的基金包装成能创造稳健超额收益的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市场这么大,一定有非常优秀的量化策略可以创造真正的alpha,但常识来讲这样的策略和产品应该是很少的,而如今大量的量化基金产品都有着惊人的超额收益,我想主要还是享受了当下两三万亿的高成交水平、小市值抱团的风格以及增量资金与股价、基金净值的正向循环的趋势,类似几年前抱团几大赛道板块的公募基金:这样的超额都是阶段性的,不会是长期性的。

  近一两个月以来,各种机构都在欢呼居民存款搬家利好股票市场,很多资金从固收产品向权益产品转移,金融数据上也看到非银存款明显增长,身边的很多朋友也确实在积极入市。对于场内的老股东、老股民们,以及对于我们这样的私募基金公司,有新的资金进场,这当然是个好事,但原本在场外的居民,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大规模进场,我想并不是个明智的决定。从底层资产的角度来看,经过一年上涨,当下的股票市场整体并不便宜,少数像券商、AI、创新药这样的行业上涨确实有一些基本面支撑的,但在经济依然面临压力的背景下,大部分股票的上涨只是资金面的击鼓传花,市场整体估值也都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全A等权指数历史新高,中证2000市盈率超过150,微盘股指数月线连阳。从市场参与者心态来看,大小非的减持金额在持续增加,意味着最长线的投资者(老股东们)正在加速离场,非常坚决,而进场的投资者多是冲着近几个月的短期行情和赚钱效应来的,争先恐后;从经验来看,当市场参与者对短期行情毫无信心,亏钱效应巨大,只剩长期投资者苦苦煎熬的时候,容易见底,而当市场参与者觉得赚钱非常容易、为身边朋友的暴富感到焦虑、急于马上赚钱的时候,容易见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8-2025 188金宝博- 金宝博官方网站- 金宝博APP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